数场国家级、省级会议召开,多位大咖盛赞力荐如意全眼OCT!
后疫情时代,各类线下眼科学术活动受到冲击,但空间的隔阂永远无法阻挡行业内专家交流、切磋的热情和步伐。近期,数场全国级、省级眼科会议在重庆、哈尔滨、武汉、西安等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同期开办,视微影像携其最新升级的如意全眼OCT参会,国内多位大咖专家盛赞力荐这一国产自研的OCT新技术。目前该技术设备正在全国各大三甲医院眼科、各地龙头眼科中心广泛应用,很多专家切身体验到了新技术带来的巨大价值,并纷纷在各大全国性和地区级学术会议中分享交流心得体会。
近期参会快讯
2022OCC与CJOM年会暨眼科技术与装备展览会
8月27日,2022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与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年会暨眼科技术与装备博览会在线召开,包括医工协同与技术转化论坛、表彰大会、专题培训会及12个学组学术研讨与技术产品发布会,会议还邀请了国内眼科不同亚专科的专家分享所在领域的最新进展。
汪东生教授-北京同仁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汪东生教授在大会上分享了《OCT新时代——如意全眼OCT》专题演讲,汪教授首先回顾了OCT的发展历史,而后指出视微如意全眼OCT已将OCT技术引领到了一个新时代。对于医生来说,使用这一技术设备不再仅仅看到局部,而是能够看到全眼的影像,一次成像能将房角、虹膜、晶状体等完整呈现,最震撼的是视微如意全眼OCT可观察到前节的虹膜血流,且能实现微米级分辨率的全眼轴可视化生物测量。
2022眼底病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暨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
8月26日,由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办,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承办的2022年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眼科实用手术技术及新进展学习班暨2022年国际视网膜高峰论坛(黑龙江站)在哈尔滨盛大启幕。来自国内外的眼科权威专家、学者,共同探讨眼底视网膜临床诊疗新技术和前沿成果,分享眼底实用手术操作技巧。
张含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视微影像设备展示
视微影像卫星会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张含教授带来《超广角视网膜影像》,分享了以视微为代表的国产眼科OCT设备所带来的应用进展。张教授指出,OCT的成像深度与系统中的光谱分辨率相关,视微在OCT系统中提供了更好的光谱分辨率,从而实现了更深的成像深度,解决了传统OCT成像范围、前节血流、量化等难点问题,将OCT成像技术带入一个新的时代。视微如意全眼OCT在临床上的诸多优势,将极大促进患者诊治、随访以及科研方面的应用。
湖北省中西医结合暨中医药眼科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年会
8月26日,由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湖北省中医药学会主办,武汉爱尔眼科洪山医院协办的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暨中医药眼科专业委员会2022年度学术年会成功开展,来自全国各地的眼科同道共聚云端,围绕眼科诊疗领域的新进展、新技术进行交流与探讨,共同分享眼科诊疗的学术成果。
陈长征教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此次大会同期举办了视微卫星会,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陈长征教授在会上带来《扫频OCT在眼底病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的真实病例展示,陈教授高度认可了视微如意全眼OCT为眼底病临床及科研带来的帮助——视微扫频OCT穿透力强、分辨率高,提高临床检出率;成像范围广,可更多替代有创造影检查,降低医疗风险;真·血流算法精准呈现微小血管病变,避免误诊与漏诊,精准指导治疗;此外,强大的量化及分析软件为科研带来更多可能性。
广仁医学论坛暨第六届西安市中西医结合眼病论坛
陆慧琴教授-西安市第一医院
郑玉萍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大会同期举办了视微卫星会,西安市第一医院陆慧琴教授担任主持,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郑玉萍教授带来《广域SS-OCT对病理性近视的观察》,郑教授指出,视微如意全眼OCT实现了长度26 mm、深度12 mm的图像能真正让医生观察到后巩膜葡萄肿的位置及形态,且具备3D视网膜重建,更加便于观察。视微OCT凭借其卓越的成像深度、扫描范围以及对脉络膜血管的成像,为病理性近视发病机制的研究和观察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
结语
近几年,眼科OCT领域近几年取得了许多突破性进展,视微影像则在这一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2019年,视微推出了国内首款扫频OCT,自此打破了长期的进口垄断,2021年,经多位国内专家鉴定,该设备经国家科技部认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2年,如意全眼OCT新技术更是世界首次实现了全眼轴可视化生物测量与OCT完美融合,开创了全眼OCT新时代。随着视微如意全眼OCT新技术在国内各大医院的广泛应用,该技术设备已成为专家们开展临床及科研工作的有力武器,目前已合作发表国际期刊SCI论文58篇。
以全面超越进口的核心自研技术引领眼科OCT创新发展,以眼科学术论道共促行业交流,作为国产高端眼科设备领跑者,视微影像一直积极致力与业内专家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以期为国内眼科学发展贡献力量。